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精品,91国语露脸精品国产,久久青草伊人精品

18627792466

地調和測繪有機融合,共促智慧城市建設

發表于:2022-03-04瀏覽:502 次

【導讀】

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強調,圍繞“兩統一”職責,推動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實現自然資源系統深度融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近期印發通知,要求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城市管理提供一張底板、一個平臺、一套數據,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強調,圍繞“兩統一”職責,推動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實現自然資源系統深度融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近期印發通知,要求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城市管理提供一張底板、一個平臺、一套數據,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在按部黨組要求,全面推進全國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把城市地質調查工作作為地勘隊伍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生態等多要素調查,構建城市地質信息平臺,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地上地下時空數據資源。國土測繪主要是獲取地上空間的數據,城市地質主要是獲取地下空間的數據。因此,國土測繪與城市地質相融合能更好地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城市地質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

  美國城市規劃專家安東尼·湯森在《智慧城市》一書中闡述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思想,提出將信息技術與城市相關的各種要素相結合進而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在“2018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與技術創新高峰論壇” 上指出,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要融入地質安全信息。城市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智慧城市建設也必須準確表達地下的地質條件、管線分布、構筑物布局,地上的建筑、交通、土地,以及人口、房產、經濟等,形成與現實城市一致的三維立體空間框架。

  現在,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城市病越來越嚴重,智慧城市就是為了解決城市發展難題應運而生的。大家知道,地質體是城市的載體,“城市病”主要也是由于人與自然不和諧、人地之間產生矛盾而造成的,需要通過研究地質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人類活動引起的地質環境效應,研究人—地協調關系,從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增強城市發展科學決策能力。

  新時代城市發展對城市地質調查的需求體現在中央有要求、地方有需要、人民有期盼。中央要求“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加強城市地質調查”。地方城市科學發展需要城市地質工作支撐。人民對藍天碧水凈土等美好生活追求需要城市地質工作保障。因此,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充分融入地質數據,使資產可視、權屬可查、責任可追、風險可控、路徑可選,讓城市通過大數據實現自我調節,進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地質調查需要國土測繪工作大力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十七條規定:編制城市規劃應具備地質勘察、測量等必要的基礎資料。這表明地質工作和測繪工作對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地質工作與測繪工作緊密相關。

  新時代城市地質調查以需求、問題、目標為導向,查稟賦條件(自然資源時空分布)、建三維模型(三維可視化地質模型)、布監測網絡(地質資源環境監測體系)、建信息平臺(地質信息大數據與決策支持平臺)、供服務產品(以供給側改革思路提供支撐城市發展的地質產品)。地質調查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測繪工作的支持。RS遙感、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等3S測繪技術為地質研究夯實了基礎;應用遙感資料能快速獲取地質體實時、動態、綜合的信息,利用定位技術能精準對地質體進行移動監測、高程監測;使用地理信息制作的數字地圖、網絡地圖、電子地圖等提高了地質調查工作效率。國家大地基準動態、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航空影像數據等都為地質工作提供了保障。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地質調查和國土測繪有機融合

  無論是新城規劃,還是老城更新,都必須先做好地質調查和測繪工作。以雄安新區建設和上海城市更新為例。

  2017年4月,黨中央提出千年大計雄安新區建設,但實際上在此之前,測繪隊員已深入雄安新區各個角落,受命進行測繪,運用多種測繪手段,完成了新區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先期測繪任務,為高層領導決策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規劃建設提供了保障。2017年6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200多臺鉆機、1400多名技術人員,開展鉆探、物探、試驗等地質工作,調查地下0到1萬米范圍內土壤層、工程建設層、主要含水層、地熱儲層、深部探測層的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建立不同空間尺度四維地質模型,提出了服務于城市規劃建設各階段的地質指標,實現了地質數據與數字規劃平臺通用數據格式的轉換,編制了《雄安新區數字規劃平臺地質成果交付標準》,為地質工作融入城市行政管理主流程奠定了基礎,支撐了雄安新區數字規劃平臺建設。當前,測繪部門正在構建智慧雄安時空大數據平臺和地理國情監測平臺,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地質調查部門正在構建透明雄安地質信息平臺,為雄安新區安全高效開發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為支撐上海建設“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測繪工作者起到了排頭兵和先行者作用,實現了上海全市陸域范圍厘米級精度導航定位的全覆蓋、中心城區高精度空間地理數據全覆蓋、全市1∶2000地理數據全覆蓋,并率先實現了年度更新和級聯更新,實現了基礎地理信息網絡化平臺化服務,提升了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地質工作者積極創新地質調查研究與服務應用,建立了立體化、可視化、透明化、多層次、多用途、多元化的上海城市資源環境綜合信息系統,并納入了上海市的共享服務平臺,實現了地上地籍、地下地籍、地質圖的“三位一體”,體現了精細化調查、專業化應用和社會化服務的特點,建立的地質大數據支撐了城市地質工作與政府管理流程深度融合。

  城市大數據平臺是城市管理決策的重要支撐,智慧城市建設能有效解決當前城市發展面臨的“有基礎、無集成,有數據、無共享,有需求、無平臺”局面。

  有效推進城市地質調查與國土測繪工作有機融合

  一是強化地質工作與測繪工作的結合。城市地理空間既包括地上空間也包括地下空間,智慧城市建設既需要地上數據也需要地下數據,地質調查和國土測繪應同時開展、互相補充。中國地質調查局已啟動雄安新區、成都、杭州、武漢等16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試點,建議今年啟動的智慧城市建設試點與城市地質調查試點相結合。

  二是加強地質人員和測繪人員的溝通。地質與測繪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科研人員應加強溝通,避免重復性工作,共建共享業務數據平臺,積極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有關自然資源系統深度融合的指示要求。

  三是增進地上地下一體化的聯合研討。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地上地下一體化,但地上三維建模的規劃平臺和地下三維建模的地質平臺在技術體系和模型精度上相互融合尚存較大的技術難度,建議聯合召開地上地下一體化的研討會,增強技術交流。